海关熔断了哪些国家、工厂、冷链产品?下面跟着瀚而普进口外贸代理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更多进口外贸代理欢迎来电咨询瀚而普上海外贸进出口公司,服务热线:021-35383360
2020年9月11日,为了预防新冠病毒通过冷链食品传入国境,海关总署发布《对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进口冷链食品境外生产企业实施紧急预防性措施的公告》(海关总署2020年第103号公告)。这一制度在业内俗称“熔断”。
“熔断”制度实施之初,有些人认为:检出核酸阳性的境外工厂,只暂停申报1到4周,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吗?
6月25日,优顶特研究院、食品伙伴网联合发布《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进口冷链食品境外生产企业紧急预防性措施研究报告》。今天,我们再来深入聊聊:为什么说海关熔断“疏而不漏”。
一、抗疫又保供,海关不容易
海关作为口岸监管部门,站在抗疫最前线,承受的压力是相当大的。一方面,要防住风险。既要人防,又要物防。现在各口岸一线关员实行“14+7+7”(即全封闭连续工作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7天)的工作模式,人员承受着更大的工作压力和身体压力。另一方面,还要保障民生供应。肉类、水产品等冷链食品恰恰都是百姓最需要的基础民生物资,海关还不能“一卡了之”,而且还要快速通关。
你说海关难不难?
二、疫情有反复,风险有高低
原来以为随着疫苗的普及,新冠疫情将逐渐消停。但情况远远没这么简单。从阿尔法,到德尔塔,病毒不断变异,全球疫情也不断演变,此起彼伏。对中国出口冷链食品的国家中,不少国家疫情反扑,有的甚至成为全球新的“震中”。但有的国家疫情控制的又相对较好。
有一点需要反复强调:在中国各个部门严密的防疫网络之下,所有进口冷链食品都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因此在冷链食品包装表面检出新冠核酸阳性,不等于检出活新冠病毒,更不等于一定有传染性;冷链食品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是很低的。海关以及其他部门对冷链食品采取的各类措施,都是预防性措施,是为了以防万一。
三、熔断近一年,我们来盘点
今年以来,海关总署每月发布的熔断命令统计:
2021年1-7月海关总署熔断命令统计表
从国别看:印度以51次熔断位居榜首,之后分别是俄罗斯34次、印度尼西亚24次、巴基斯坦17次、厄瓜多尔16次。
从月份看:随时时间的推移,发布熔断命令次数、熔断工厂数、熔断总周数总体均呈上升趋势:
2021年1-7月海关总署熔断命令曲线图
从工厂看,共167家境外工厂被熔断。其中已经出现22家“二进宫”甚至“多进宫”的工厂。
2021年被熔断2次及以上的境外工厂
其中最多的被熔断6次,累计熔断周数达到18周。
但这22家之中,绝大部分都只有2次,只有4家是3次及以上的。
四、天网其恢恢,疏落而不漏
第一,熔断制度是一个在“预防风险”和“保障供应”之间取得较好平衡的制度。数据可以说明一切。在“预防风险”方面:截至目前,没有发生一例因消费者食用进口冷链食品而感染新冠的案例。在“保障供应”方面:国内市场上的进口肉类、水产品等供应充足,没有发生断供。
第二,熔断制度是一个动态管理制度,体现了风险分类管理的原则。检出1次或2次阳性,停止进口1周;检出3次及以上阳性,停止进口4周。而且各次熔断是累积的。因此,别看《公告》说只熔断1周、2周,4周,但经过近一年的运行,这项制度已经显示出足够的威力。
第三,熔断制度是一张“疏而不漏”的天网。基于以上原因,海关熔断制度,就像一张网,疏密有致。对于风险低的工厂,这张网是疏的,尽量不影响贸易;但对于风险高的工厂,这张网是密的,而且风险越高、网眼越密。
这张天网的背后,是无数“14+7+7”辛劳的背影,挥洒的汗水,和逝去的青春……
上海瀚而普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进口外贸代理、出口外贸代理及自营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际供应链业务为主的专业化、多功能、综合性的进口外贸代理公司,我公司也提供预归类和产地证服务,24小时应急响应,提供出口外贸代理、清关等一揽子进出口服务,出口外贸代理热线:021-35383360。
转自网络,如侵删。